深度思考丨如何跨越死亡之谷,科技成果转化的困境与知识产权运营法则

Published Date:2024-03-14 Views:8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已取得长足进展,科技投入和产出增长迅速,重大成果不断涌现。

  在整个科技创新体系中,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应用以实现其市场价值,往往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产权扮演着重要角色,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更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运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今年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聚焦“科技成果转化”问题,重点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举措”

  科技创新成果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面临多个“死亡之谷”,这其中不仅包括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最初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难题,还包括研究、开发、商品化转化、产业化等多个中间环节,以及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多方面要素,只有将节点间的有效衔接和每个环节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做好,才能顺利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近日,在由智慧芽举办的“数值赋能——国央企知识产权高效转化运用”线下研讨会上,来自产学研以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多位专家围绕“创新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运营”话题进行了研讨交流,以理论框架讲解结合深入的案例分析,来深度探讨科技成果转化当下的现状问题、关键环节与破解路径。以下内容结合三聚阳光知识产权服务集团运营部经理王莉的部分观点进行整理。

  1.以市场需求导向,寻找技术合作方

  以应用项目为例,科研的目的最终是能够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科技成果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很多时候,科研成果无法顺利转化,一定程度上归咎于科研项目立项之初就与市场脱节,研究过于注重创新而忽视市场需求,导致耗费大量人才和物力的创新成果未获市场认可,无法实现转化并形成商业闭环,进而被搁置。

  做科技成果转化这件事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去寻找技术合作方,建立与产业市场的联系与互动机制,进而推动成果的转化和落地。

  科研项目从立项之初就应以市场需求为核心导向,并在研究过程中进行持续验证,有效提高人力资源和资金使用效率,确保科研成果有效转化、顺利落地。以专利为支撑,构建高效的科技成果与市场衔接机制及交流平台,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创新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与市场快速对接。

  我国已经连续多年知识产权专利申请量位居于世界首位,高校与科研机构每年申请了大量的专利,但其中仅有少部分表现为具有商业价值的高质量专利,难以进入市场转化、不能带来回报,导致申请与运营之间出现断层,因此以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去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已成为当下科技成果转化的首要任务。

  2.小步快跑,遴选产学研合作对象

  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一般包括小试、中试、产品化、商品化和产业化等过程节点,该过程中伴随着技术扩散和技术创新,每一节点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科技成果的技术含量及企业实际运营管理情况等因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产学研合作,建议小步快跑的模式。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小切口带动大项目。以小微技术问题为起点,观察和审视双方的匹配度,理想的模式以“试验性应用、试点应用、扩大试点应用和产业推广应用”的循序渐进方式,逐步加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力度,尽量避免合作风险。

  并且从最初的立项开始就需要对其技术路线进行全面考核,包括技术概念分析、市场需求评估、风险评估、技术可行性研究等,以及对其知识产权布局情况去做一个详细的分析,进一步去评估与衡量技术成果的市场价值、行业竞争力与市场前景,来决定这项技术成果适不适合转化。

  作为综合性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从最初的科技成果筛选与培育,到高价值专利运营,在帮助小微技术增值的过程中,三聚阳光构建了全价值链服务体系,积累了一定的方法经验。发现与引导、陪伴与支撑,一个好的构思或早期试验方案,到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都可能是双方良好合作的重要开端。知识产权对于创新技术不应止于法律保护屏障,更应是应用和转化的助推器。

  3.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相融并进

  策略性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和机会成本,激励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及研发,确保创新成果得到充分利用和转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从已有的部分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运营案例中,我们发现,很多科研课题更偏向于基础研究,它不是面临市场竞争的,短时间可能不会被市场应用,对于这些成果可以先作为技术秘密来保护,等它有一定的市场前景或是有合作需求导向的时候,再来申请专利。

  在整体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上,可以围绕企业整体的核心运营与战略规划建立分级分类的知识产权布局与管理模式,建立长期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包括侵权预警评估、侵权报告、维权用权机制等,一方面防范企业技术实施或商务运营引发的知识产权风险,另一方面规划用权运营的可能性,盘点家底,划拨出哪些知识产权可以去运营哪些是必须自持,要运用知识产权去获取商业利益或竞争优势。

  今年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多部门先后发布了《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方案解读》两份文件,进一步落实了推动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的总体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盘活专利存量、做优专利增量。全国各省市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针对加速开展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高价值专利对接推广和落地转化,给出了具体行动方案、行动目标以及详细规划。

  彻底破解高校与科研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与专利运营方面的困境,需要回归到商业本质,将专利的创造、管理、运用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一方面要在专利申请前进行充分的分析与评估,专利申请与保护的目的是实现其市场价值,聚焦技术价值与应用前景,让专利回归其本质使命。另一方面应把专利交由专业化的专利运营机构,为后续的组合布局和运营打好基础。

  专利运营是为技术增值、将专利变现的商业行为,极具挑战性,需要具有技术、法律、金融、信息分析等综合型人才团队。三聚阳光能够为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的转让/许可/评估、技术交易中介、小微技术培育、专利池构建与运营、知识产权出资/质押、专利分级分类管理等服务,打通“知产”变“资产”的关卡,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迈出更大步伐。


Comprehensive and High-Quality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s
Protecting Every Step of Your Innovation
Consult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