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一起針對摩拜公司的訴訟引發關註。門禁製造商吟雲科技將共享單車企業摩拜告上法庭,並同時請求行政處理,理由是摩拜單車的智能鎖侵權他們多項專利。彼時,摩拜和其他公司的市場爭奪戰正處白熱化階段,而這個突然殺出的「跨界者」,極有可能給摩拜的擴張踩一腳急剎車。
吟雲科技還對外宣布,他們擁有智能開鎖領域的基礎專利技術。其代理律師也公開表示,智能開鎖技術的使用者在不斷增加,吟雲科技將針對涉嫌專利侵權的行為,開展系列維權行動。如此看來,摩拜只是第一個目標,吟雲科技想做的,是讓整個共享單車行業「留下買路財」。
因此,吟雲科技訴摩拜侵權案的輸贏,不止是摩拜一家的利益得失,更關乎整個共享單車行業的前途命運。
媒體也嗅到了空氣中的不尋常,相關報道紛紛見報:
面對專利糾紛,摩拜如何「解鎖」?摩拜單車智能鎖或成「絆腳索」摩拜開鎖技術涉嫌侵權?企業發展別忽視保護專利權......
有自媒體甚至開始唱衰,「摩拜百萬單車或將成為廢鐵」。
對此,摩拜表現得冷靜又克製,公開回應將通過法律手段合理解決此事。隨後,他們找到了三聚陽光。
在與摩拜公司多次接觸後,為了盡快解決糾紛,將訴訟對摩拜的影響降至最低,三聚陽光決定以專利無效宣告的方式解決此案。如果吟雲科技的專利被宣告無效,那麽狀告摩拜侵權將不再成立,其他共享單車企業的侵權風險也將不復存在。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下稱「復審委」)在收到三聚陽光提交的無效宣告申請後,考慮到吟雲科技對摩拜的訴訟已有了很大的社會關註度,而摩拜對吟雲科技的專利無效申請程序,將決定案件的直接走向,於是,復審委決定公開審理此案。此前公開審理的5件案子中,有的訴訟標的高達1億元。
2017年9月,案件進行了公開審理。多位行業人士及媒體記者到場旁聽了庭審,中國庭審網進行了全程直播。同年12月,復審委宣告吟雲科技專利號為201310630670.7、名稱為「互聯網門禁臨時用戶授權裝置和方法」的專利權全部無效。該專利正是吟雲科技訴摩拜侵權的核心專利。隨著該專利的無效,吟雲科技的訴訟失去了事實依據,正式宣告了其系列維權行動計劃的破產,也讓其他共享單車企業吃下了定心丸。本案當年入選了「北京市2017年專利行政保護十大典型案件」。
三聚陽光在無效程序公開審理的過程中,有兩點值得一提:
1、對無需公證、認證的域外證據的適用情形的充分理解與運用
庭審過程中,三聚陽光向復審委提交的證據裏,有一份域外證據(中國領域外形成的證據)。一般來說,域外的證據都需要辦理證明手續,來證明它的真實性。而從國外專利局獲得的國外專利文件,有其他證據足以證明證據真實性的證據,以及對方當事人認可真實性的證據,這三類證據不需要辦證明手續。
在本案中,三聚陽光提交的域外證據是一件國外出版物,非國外專利局文件,又考慮到吟雲科技不太可能會認可它的真實性,三聚陽光就需要想辦法證明它的真實性。因此,三聚陽光出具了國家圖書館科技查新中心出具的並加蓋有「國家圖書館科技查新中心」紅章和騎縫章的文獻復製證明,並得到了復審委的認可。復審委認為,「國家圖書館科技查新中心是國家科技部認可的查新機構和國家圖書館科技文獻咨詢專職機構,其出具的文獻復製證明真實可信」。
2、對「禁止反悔」原則的充分理解與運用
在2010年1月1日實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第6條中,對「禁止反悔」原則作出了規定:專利申請人、專利權人在專利授權或者無效宣告程序中,通過對權利要求、說明書的修改或者意見陳述而放棄的技術方案,權利人在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中又將其納入專利權保護範圍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簡單說,就是不能出爾反爾,任何已經放棄的主張,不能因為後面想贏案子,就讓它重新算數。無效審理過程中,吟雲科技明確表示上述專利權利要求中「用戶」和「臨時用戶」不為同一人,因此根據「禁止反悔」原則,吟雲科技將不能再在行政處理程序中主張「用戶」和「臨時用戶」為同一人,侵權必定不能成立。因此,呤雲科技在行政處理程序口審前一天,撤回了對摩拜公司行政處理的請求。
那麽,這件4年前的案子,為什麽今天仍舊值得關註?因為摩拜公司與吟雲科技的故事,今天還在不斷重復上演,產業創新與專利保護之間的沖突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鑒於此,三聚陽光知識產權專家給出了四點建議:
1、企業需要更專業的知識產權盡職調查
如今的創新領域,技術與產品跨界的情況十分普遍,企業極易面臨跨領域的專利侵權風險。因此,企業需要更專業的盡職調查,來避免面臨多領域的侵權風險。如果準備不充分,就將產品投放市場,基本就等於跨進雷區,如唐僧西天取經一般,「處處有難,步步該災」。如果等到出現訴訟糾紛等情況才重視,往往會陷入被動地步。假設摩拜公司沒贏得上述糾紛,要麽支付大額賠償,要麽給當時已投放市場的100萬輛單車換鎖,在市場擴張的關鍵時期,陷入這樣的專利糾紛,損失是難以估量的。
2、企業應做知識產權儲備
企業不僅要做知識產權盡職調查,更應該有知識產權的儲備。在保護自己的核心技術不被侵犯之時,還能通過與他人進行專利交叉許可,減小風險,增加收益。同時也間接避免了在企業擴張的關鍵時期,遭遇知識產權訴訟而錯失發展良機。
3、企業應準備替代方案
企業在研發產品時,應該考慮替代的方案,在產品某些部件出現問題後,能夠第一時間進行替換和更改。這樣就能讓對方的專利訴訟很快失去依靠,盡可能地降低了訴訟對自己的影響。
4、專利侵權指控沒必要你死我活
在吟雲科技訴摩拜侵權的案子中,吟雲科技事先不聯系摩拜,直接起訴了摩拜,就率先放棄了和談的機會。這一做法並不十分明智。專利侵權指控的目的,並不是一定要將對方置於死地,除索要賠償外,也可以以維權手段作為談判籌碼,尋求促進雙方在未來的授權許可合作,形成共贏的局面。
三聚陽光在代理東威公司的專利侵權訴訟系列案時,面對多個侵權方,就靈活采取了訴訟+和解授權等維權方案,不僅懲罰了惡意侵權的公司,還跟許多並非故意侵權的公司達成了合作,樹立威信之時,還能廣交朋友,在系列案結束後,權利人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口碑都得到了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