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既是農業生產大國,也是糧食消費大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始終高度重視農業生產問題,積極推動產業現代化升級。其中,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升級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起著決定性作用。
我國農機工業經歷了從無到有艱難曲折的發展歷程,從過去的一片空白,到技術人才、基礎設施裝備研發初具規模,再到形成較為健全的現代農機工業體系。時至今日,我國農機產業的核心技術攻關也已成為支撐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強大動力,直接決定著我國的農業發展水平,而農機技術的發展也離不開知識產權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國內農機企業早期缺乏專利意識
2009年一起農機技術專利侵權訴訟案件,引起了全行業的廣泛關註。日本株式會社久保田對江蘇泰州現代鋒陵農業裝備有限公司提起訴訟,久保田方面認為後者對其四項技術專利構成侵權問題,要求禁止江蘇鋒陵進行侵權專利產品的製造、銷售,並請求賠償損失。該案件直接製約了國產品牌半餵入聯合收割機製造企業的發展,也為中外農機製造企業在產品知識產權保護領域裏的頻繁交鋒埋下伏筆,對我國農機行業與民族品牌的自主創新發展帶來了極大沖擊。
過去,我國圍繞解決農業生產急需這一根本發展問題,提出兩個發展方向,其一是從發達國家成套引進具有國外專利的農機產品,高效完成我國農機工業初期建設的時代任務;同時,我國也在穩步研發並有序推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逐步形成完整的農機專利產品結構體系。在農業機械化熱潮的推動下,我國農機技術產品快速叠代,行業一度展現強勁的發展勢頭。
很多國外企業在嗅到中國農機市場的潛在商機與巨大潛力後,快速進入中國市場,基於專利技術的資產化理解與提前布局意識,迅速占領中國農機市場,並通過專利行為贏得市場競爭,創造高額利潤,嚴重製約國內農機工業技術的創新發展。
以久保田為例,它具有130多年的發展歷史,已形成近2000項的專利矩陣,自上世紀末進入中國以來,在半餵入聯合收割機、插秧機等眾多農機設備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牢牢把握著中國市場。而國產機方面,國內農機企業則通過發現和理解中國農業市場的真實需求,從技術端實現專利方案的優化升級,生產出更符合國內市場定位且更具國內競爭力的創新產品,卻往往因缺乏專利意識沒有提前進行專利布局,而隨時面臨著專利侵權訴訟的風險。
打造應對市場惡意壟斷行之有效的行業樣本
為了解決以上痛點,2009年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找到了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三聚陽光,共同開展「浙江艾格萊『縱軸流』聯合收割機專利預警研討會」,針對行業共同訴求,聯合國內農機專家與三聚陽光的力量,以艾格萊 「縱軸流」聯合收割機為具體案例,探討如何推進農機行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有效破解國內農機行業知識產權難題,增強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三聚陽光更希望將「浙江艾格萊『縱軸流』聯合收割機專利預警」打造成為農機行業應對市場惡意壟斷行之有效的行業樣本,不僅在與會期間對行業發展建言獻策,更從專業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視角,對企業產品的核心技術、設計、工藝與國外競品的異同點進行對比,做出詳實的數據支撐,圍繞政策、技術、法律等多個角度開展產品投放市場前的專利預警分析工作,並選擇通過專利無效宣告的方式來對久保田提起法律訴訟,希望以此作為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重要開端。
三聚陽光通過對久保田專利網進行詳細檢索與分析,找到證據鏈,提出應對方案,對久保田提出一系列專利無效宣告請求,其中涉及了水田作業機、步行型水田作業機、聯合收割機等多項專利,並獲得全面勝訴,無效成功。這也意味著,三聚陽光從源頭去抵製了專利侵權與市場壟斷行為,避免了眾多的中國農機企業被拖入專利戰,帶來銷售與商譽的連鎖反應,幫助民族產業打破國外巨頭設置的專利枷鎖,並取得階段性勝利,對促進我國農機創新發展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
在復盤案件的過程中,三聚陽光方面認為,在知識產權大行其道的國際新局勢下,中國企業更應該具有包容的心態和長遠的眼光,去學習國外企業在商業競爭中前瞻性思維,讓知識產權更好的與商業做結合,提前布局;企業與決策者應更加重視知識產權體系建設,做好全面的專利布局與預警分析,以更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創新發展問題。
久保田專利無效訴訟案件更深層的意義在於,激發了農機行業的創造力與創新熱情,有效抑製了資本的無序擴展,創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推動農機行業規範健康持續發展,促進形成高效規範、公平競爭的國內農機工業統一市場,在企業創新、競爭和消費者利益中實現平衡。
隨著《農機工業「十四五」發展規劃(2021-2025)》發布,我國將加速推動農機工業向數量質量效益並重轉型升級,進一步加強農業機械化頂層設計,建立更有利於農業機械化與農機裝備產業自主創新的知識產權體系,為我國今後一個時期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撐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