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专利开始成为厂商角逐的焦点。
近几年,在通信、新能源、医疗、机械制造等高新技术技术领域,企业之间的专利竞赛硝烟弥漫,在专利研发与技术创新等各个维度展开较量,专利狙击甚至成为“商战”中的重要一环。诸如华为、诺基亚、宁德时代、格力等知名企业也都曾作为专利诉讼故事的“主角”,各自上演专利攻防的戏码。
专利诉讼本身是一种重要的战略工具,同时也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一个重要部分,大多数是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获取竞争优势与市场占有率与为目的的。比如有的诉讼是为了排除竞争,防御竞争对手进入同类市场,展开市场攻防战;有的是为了阻止或延缓竞争对手上市,减弱竞争力;有些诉讼则是为了获得赔偿,甚至有些公司还会将侵权诉讼作为其重要的收益模式……
1.专利是披着技术外衣的法律文件
“专利”一词常与“保护”放到一起被提及,给人的印象大多是一面高墙,一面盾牌,或者是一条壕沟。
但专利权作为垄断权,专利的作用更多是通过诉讼来确保实现的,其应用场景常体现在诉讼谈判环节上。
专利的价值取决于能否打赢官司,或者让别人不能生产某一个产品,对市场起到掌控作用,以及能否完成其他的战略目的等等。而专利侵权的判定,则是对专利法律上的专营权权属与价值的确定过程。
那么专利是如何保护创新的呢?
当你比其他竞争者更早做出创新,更早将创新申请为专利,你便掌握了诉讼的主动权,可以用这个专利去限制或是威慑竞争对手,通过诉讼程序将他们排除在这个创新所对应的产品市场之外。
要想让你的专利能够保护创新,你的专利必须是能拿起来告别人的利器。在你进行专利维权时,需要你的专利长矛一方面要够结实——禁得起对方的无效,另一方面要够长——能将对方的产品纳入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一个好的专利并不是看它的技术难度有多大,而是要看它的权利要求覆盖范围有多广,是不是能够告到别人,这也是决定一件专利能否发挥价值的关键。
专利是一件披着技术外衣的法律文件,在前端基础代理工作上,专利代理师要根据《专利法》或《商标法》的要求,对创新的技术内容进行专业加工,写出满足充分公开要求、公开内容尽可能少、又能争取到尽可能大范围的专利内容,尤其考验其检索能力、专利信息解读能力、法条的理解把控以及是否具有创新思维意识,通过检索、挖掘布局、申请文件撰写、审查OA答复、流程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去保证知识产权的合法合规、稳定有效以及拥有合理的保护范围。
另外一点,则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提前做好专利的“挖坑”或“圈地”,特别是对一些前瞻性技术、预研技术以及标准型储备技术的专利布局。
当其他技术方案无法绕过你的专利布局,或是其他授权专利覆盖了你的所有权利要求特征时,就会涉及到侵权。因此,权利要求所覆盖的范围,也可以被看作为进攻范围,应当有针对性地瞄准竞争对手的技术方案。专利代理师绞尽脑汁去设定一个范围更广、稳定性更好的授权权利要求,其目的就是想要得到一把更长更结实的矛,更好地发挥专利的真正价值。
2.专利是谋取商业利益的工具
近几年,各个领域相继爆发出规模性的专利侵权诉讼,尤其是在知识产权密集的技术领域或者市场集中度高且竞争激烈的领域,包括电子、通信、汽车、数字信息技术等。激进的专利权人会通过有计划性的商业活动,运用专利遏制、威慑、或骚扰技术竞争对手,最终防止或阻碍竞争对手产品进入市场,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运用好专利工具,将专利诉讼变为商业谈判的筹码,通过专利对抗与商业谈判取得经济上的优势。
在诉讼和应诉过程中将好的一面展示在公众面前,把握好诉讼尺度,在外部带来更多更好的宣传效应。
企业必须了解到诉讼没有必胜或者必败的说法,胜诉和败诉不一定表示企业一定会获得某种商业战略优势或者劣势,诉讼之后的其他宣传或者补救措施也同样重要。一场诉讼胜利,竞争对手不能生产同款产品,企业的产品虽然独占了市场,但往往也会伴随一些负面信息的传播,也会导致企业难于产生规模化效益;而一场专利无效可以使专利免费,但更多企业进入、竞争加剧、利益摊薄又会难以覆盖企业前期研发的投入。何时“打”何时“谈”,能不能“穷追猛打”,会不会产生较大的负面舆论影响,怎样才能又赢官司又能实现市场利益最大化,都是企业该思考和把握的问题。
因此,很多时候专利诉讼的目的不一定是夺取市场,最好的结局应该是通过诉讼来拥有对产品的定价权和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权。
另外,每一场企业间的专利诉讼都牵动着市场利益,企业在涉诉过程中,企业还需要积极调动法务部、研发部、财务部以及市场部等多方力量,与企业整体发展以及经营战略保持同步,统筹规划,再由企业高层进行整体决策。
在这样的商业利益背景下,每个市场创新主体都应当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识产权风险意识与应对能力,在身处不同角色时具备不同的能力。当企业作为诉讼原告的角色时,应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专利质量能力、应对与化解风险能力,以及发现侵权与发起维权的能力;而当企业作为诉讼被告时,则应当具备技术规避能力、专利无效能力、不侵权抗辩能力,以及谈判和解与降低损失的能力。
随着商业利益和诉讼利益的水涨船高,原本的批量维权个体工商户或平均赔偿几万元,如今已上升到无效全部专利、限制销售、企业上市阻击,赔偿金额早已上升到上亿元,一场专利战足以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经营与发展。在商业竞争中,专利诉讼是企业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一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如何运用好专利保护创新也将逐步成为每个企业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