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丨企业专利数量是否越多越好,应该如何考量?

公開日:2021-10-18 閲覧数:10
  近期一段时间,有两份最新的中国企业榜单备受行业关注,一份是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另一份是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两份榜单,分别从营收能力、净利润、创新实力、研发投入、专利数量等多个维度来观察中国企业发展。

  从数据来看,2021年中国企业500强研发总费用达到了13066.47亿元,同口径较上一年增长了15.57%,申报专利总数达144.86万件,增长了16.89%,发明专利占比不断提高,达到41.05%,并持续提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活跃度,累计参与标准制定68950项。

  其中,在创新实力的研发投入方面,华为以1418.93亿元位列第一,阿里、腾讯紧随其后;而在中国企业发明专利500强榜单中,华为以90000件发明专利遥遥领先其他企业,后两位则是海尔集团与国家电网,发明专利数量分别为39132件与38025件。

  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家政策鼓励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不断加强自主创新研发与专利积累,不断落实和推进专利质量的提升,由过去的高数量专利思路向高质量思路转变,实现二者协同发展。


  另一方面,很多国际知名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并没有盲目去追求专利数量,像著名的基因编辑公司Precision BioSciences因身处特殊的生物科技与农业领域,仅需要几十件专利,便能执行业之牛耳,而马斯克的 Space X,更多是考虑到技术方案和材料设计秘密的保护,仅仅申请了十余件专利,便足以保护他们的创新成果。


  这就难免让人产生疑问,企业专利数量是否越多越好,应该如何考量?企业在投入大量资源成本去进行知识产权体系打造与管理运营,整合专业的IPR团队,又能将多少商标和专利转变为无形资产,在企业运营与商业竞争中又能发挥多少的真正价值?在投入与产出不对等的情况下,高昂的知识产权运营费用是否会成为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瓶颈与负担?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样的企业 需要申请专利呢?

  企业知识产权产权工作对于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服务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专利申请与运营来降低发展风险,实现专利价值最大化,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类企业:

  01.将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这类企业通过产品的创新性来吸引用户,带动产品销售,获得高额利润,同时也会引发抄袭模仿。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势必会影响正品的销量,商品质量与售后服务的问题会对用户反馈与品牌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因此这类企业须更多依靠产品专利来进行保护。

  02.身处高密度产业创新和知识产权 密集型领域的企业

  这类企业一般具有知识产权密集型特点,创新频率很快,申请创新专利更有利于加快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迭代升级与产业化应用,加速高价值专利转移转化,达到支撑创新主体高质量创造需求的目标。一方面可以防范竞争对手的专利侵权,另一方面还能够在完善专利储备的同时,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取得行业发展优势。

  03.研发投入大、专利基数体量大的领域企业

  很多高新产业领域往往在研发费用占比较高,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应用与其他创新活动会更为重视,创新成果需要更好地进行技术秘密保护或专利保护,为了更好实现市场活动的竞争与博弈,认认真真做好专利保护和积累,也会是破局的最好方法。

  04.期望掌握更高的专利话语权与主动权的企业

  在专利运营过程中,通过自身专利的申请与积累,可以选择无效在先专利、交叉许可等多种专利策略替代付费获权,获得更多合作和竞争活动的主动权以及话语权,这些都需要基于自主研发与专利申请的基础之上。

  05.有出海计划的企业

  近几年,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日益加快,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专利侵权就是其中之一,比如美国的“337调查”,高额的赔偿与无尽的官司背后,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不重视不完善,以及海外预警工作的不充分造成的。在出海前要针对海外市场的竞争对手进行专业的产业发展专利情报分析、路径导航与专利战略布局,建立专利预警与应急机制,注意风险防控,保证出海企业更好更快更平稳地发展。 

  06.由专利撑起融资高估值的企业

  花大力气进行技术研发纵然重要,但将无形的科技成果以知识产权的方式转化为企业资产,才能在竞争白热化的创投资本市场分下一杯羹。每一件专利证书的存在,都能让投资者为其买单,获取投资方信任,解决更多的资金需求,盘活企业发展。

  07.通过科创板实现 “上市梦”的企业

  科创属性作为登陆科创板的常规指标,对所拥有的专利数量与质量均有要求,并且要属于核心技术,要与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相关。门槛的设立,也让专利申请成为了很多企业被阻挡在科创板之外的拦路虎。

  专利申请的意义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申请技术专利的广泛用途,更多体现在防护与竞争层面。这就好比“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扁鹊是春秋战国名医。魏文侯召见扁鹊,问他两个哥哥医术如何?扁鹊说,大哥医术最好,二哥次之,自己的医术最差。魏文侯追问,那你两个哥哥为什么不出名呢?

  扁鹊说,大哥治病,能将其控制在发作之前。(整体知识产权布局与策略体系打造)

  二哥治病,能将其控制在发作之时。(完善的知识产权预警与防护机制)

  而自己治病是在病情危重的时候使用猛药,所以见效最快。(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与无效申请)

  对于企业来讲,知识产权服务生态中的诉讼手段往往能够切实保障创新主体的在创新活动中合法权益,是最直观的有效手段,但前期充分的知识产权战略部署与专利运营管理则更为重要。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对知识产权权事业未来15年发展作出了重大顶层设计,着重强调专利质量对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

  但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仍没有正确认识到专利申请的本质,一面不断追求专利申请数量,另一面又存在严重的专利技术闲置,导致投入与产出不对等,给其经营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而这种闲置状态造成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1.受行业发展影响,暂未形成较激烈的市场竞争关系,专利技术以储备和其他专利策略为主;

  2.专利技术本身不够成熟、或过于超前,暂时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3.专利权获得后,企业受资金市场、战略发展等方面影响,暂未实现价值最大化;

  4.企业思路还没转变过来,还停留在重量不重质的阶段,秉持这样的专利态度,连最基本的技术保护都很难做到。

  因此,对于企业创新成果的保护而言,专利的数量与质量同样重要,要结合自身企业发展模式、规模、所处行业领域,以及未来5到10年的战略计划,去综合考虑知识产权的整体部署与专利数量申请的多少。

  专利申请更关键的一点在于你的技术专利与产品成果是否成对应关系,能否能形成强力保护,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很多企业在构建专利壁垒的同时,会配合设计研发以及商业节奏策略,并且通过多项关联专利,形成多层级保护,从而让知识产权壁垒达到坚不可摧的效果。
包括的で高品質な知的財産サービス
あなたのイノベーションの一歩一歩を守ります
今すぐ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