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丨放弃垄断权?专利开放模式背后的价值思考

公開日:2021-12-01 閲覧数:5

  历史上有哪些优秀的专利发明明明看起来有着优秀的发展前景,却在问世没几年就销声匿迹?看过等离子电视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等离子电视在画质清晰度、颜色准确性、动态对比度等多个方面均有突出表现,甚至远优于当时的液晶电视,曾被业内看作是“专为下一代电视机而开发”的显示技术,但始终无法逃避寿终正寝的命运。

  等离子电视技术的衰亡源于其自身专利决策的重大失误,等离子电视自问世以来,核心专利便牢牢掌握在日韩企业手中,而平板电视时代的特点是由上游面板来主导整体行业的发展趋势,上游供应链拥有着绝对的专利技术话语权,屏幕产品价格也高居不下;而下游平板电视市场日渐扩大,市场有效供给不足,下游厂商希望更多参与到上游合作,渗透到上游面板的专利技术研发,以降低成本来提升销量,共同将盘子做大,却惨遭拒绝。于是很多下游电视厂商纷纷选择投入到技术先天不足、但成本低廉的液晶电视阵营,在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与宽容自由的专利模式引导下,创新热情高涨,更多的资金、资源与技术加持下,液晶面板技术也迎来突飞猛进,价格也愈发亲民,得到市场广泛认可。而反观保守派等离子阵营却因为故步自封将自己挡在高速发展的市场之外。

  同样,在专利运用策略上“跑偏”的还有丰田的混动技术,丰田的混动技术一直在汽车届拥有很高的评价,油耗低、动力强、静音效果好,还被当作是燃油车的完美替代品,但是受限于技术专利与成本原因,别家要想使用就要交高额的专利许可费;丰田混动技术虽在市场上已得到多年验证,但始终没能转化为销量被大范围推广,成本也始终下不来,陷入了恶性循环的尴尬境地。于是很多车企开始着手研发自家的混动技术,或干脆转头研发纯电动化技术。

  巨大的“危机感”让丰田不得不选择一种更为开放的创新模式与专利策略,以满足更加快速与多元化的市场发展需求。2019年丰田宣布将涵盖发动机、电池核心技术在内的23740项专利以1元的价格出售给电池供应商科力远背后的吉利汽车,其中还包含丰田一直引以为傲的THS混动方案,这也宣告了THS混动技术的专利壁垒开始被打破。

  “蓄水理论”

  表面来看丰田是将专利向世界免费公开,实际上却只是“走走形式”。第一代THS专利的申请日期是1997年,而经过20年的专利保护期后,此项专利在2017年就已经正式到期了;丰田公开也只是1997年的第一代THS专利,而现在丰田的THS技术已经历了第四代,其中还包括大量的精密工艺与复杂的IGBT技术,即使有了丰田给的THS专利难以造出和当今时代同等水平的混动系统,就如同你即使知道了做菜的步骤,也难以炒出相同的味道。丰田更多是想抛砖引玉,解开专利枷锁,让自己成为那个“制定规则的人”。

  而说到真正的无偿提供专利开放许可,其实早在2015年1月,丰田就曾宣布将向汽车行业无偿提供其独有的约5680件燃料电池相关专利的使用权,即对其专利进行共享。再往前一年,2014年6月,特斯拉也宣布采取“开源模式”,对外开放所有专利,鼓励其他企业开发先进的电动汽车,这个想法的提出也在当时引起了一时轰动,马斯克认为,“快速发展的企业通常都能够领先于自己的专利,科技领导地位不是靠专利来定义的,而是靠一家公司对世界顶级工程师的吸引力来定义的。”

  专利权人通过明确公示专利使用费为零的情况下允许他人使用其专利权,在封闭的专利权体系中设计开放使用,这就好比“蓄水理论”,专利权人以开放专利的形式来打造一个完整商业生态的池子,专利使用者往池里蓄水,水是免费的,待蓄满水后,专利权人再通过满池的水来寻找新的商机。特斯拉通过专利免费开放许可,确保其在更广阔的电量存储和电池生态系统内不可或缺的发明者地位;谷歌开放安卓让人们对其开放的技术生态与使用环境产生“路径依赖”,占据了巨大的市场份额;丰田所采取的专利策略,也正是开放精神在商业模式上的体现。以知识产权开放的姿态,构建专利标准化,是创新和专利的最高层次,也体现了“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产品”这个道理。

  打破专利丛林 实现专利价值

  专利开放的发展与形成,更像是利益的不断权衡与专利运用的创新突破。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与经济全球化到来,越来越多的公司愈发重视研发投入,组建自己的专利网络,甚至形成繁密的专利丛林。好的一面是,让多元化细分化的技术路线与创新成果得到有效保护;坏的一面则强化了市场竞争,抬高了技术创新门槛,高昂的专利许可费加持下也加剧了产品生产成本,进一步转嫁到用户身上,不利于创新与市场发展。

  通过不同程度的专利开放策略,能够激发群体创新热情,引领建立行业标准,形成更大的市场规模与技术体系。在笔者看来,专利开放的价值主要有三点——

  企业视角下的利益价值

  专利开放的目的,除了能够盘活企业专利无形资产、提高该领域与技术方向在整体市场占有率与综合竞争力以外,还能将自己的技术渗透到其他企业之中,引领行业发展,逐步建立以自身技术为主导的行业标准,在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获得更多话语权;并且与专利使用企业建立更加丰富更加深层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获取更多收益。而对于专利使用者而言,专利开放无疑会减少其研发同类技术的时间与资源成本,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其他更重要的领域之中,一定程度上突破研发瓶颈,加快企业向上发展。

  消费者视角下的利益价值

  专利开放是对传统专利制度的创新与突破,也是基于专利运用的全新角度。传统的专利授权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还会有诸多的限制,专利制度的整体垄断效果会增加专利获取成本而转嫁到消费者,直接导致社会与市场资源的无效利用与浪费。而专利开放则可以较大程度实现资源共享,精进各家企业技术,让技术产品多元化,带来更多的间接利益。

  行业视角下的利益价值

  专利开放会使行业具有整体性,制定了统一标准和研究方向,带动行业发展。专利开放作为一项新的专利策略,推动了专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以适应新时代下创新发展需求。

  引入专利开放许可制度

  在传统专利权理论以及专利许可制度下,技术共享一直难以获得突破。专利技术的转移与实施只能通过技术所有者与技术使用者之间的许可合同进行,技术的供需双方常常不能很好地取得对接,许可合同的谈判程序复杂、时间冗长,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专利技术的转移和实施。

  在第四次修改的新《专利法》中,首次引入了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在专利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大背景下,专利开放许可制度首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出现,将充分发挥提升专利实施质量、提高专利运用效率的重大作用,以开放使用降低交易成本,以专利许可推动价值实现,加快形成强大的专利市场。

  从供给侧来看,相比传统的合作创新,专利开放许可最小化了创新技术无法得到转化的风险,消除了行政管理费用、降低了交易成本,充分体现了专利权人的自愿性。如果项目采用商业许可,专利权人同样可以得到许可费,许可使用费支付方式、标准是公开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有意愿都可以书面方式通知专利权人,依照公告的许可使用费支付方式、标准支付许可使用费后,即获得专利实施许可。而且,和其他传统专利池一样,项目仍然能发挥专利产品的阻止效力。

  从需求层面看,专利开放许可下的创新产品更符合需求导向的特点,比起供给导向的创新产品能更好地满足市场与消费者偏好。同时,在开放理念的支撑,专利开放许可下的相关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公司的名声和公共关系,也可提升公司创新产品的吸引力。

  专利开放许可作为一种自愿许可,简化了专利交易和许可流程,避免了“一对一”的持久谈判,积极推动专利交易市场的活跃,会唤醒一大部分“睡眠专利”,将专利的实践应用提上日程,并且产学研机构还可以通过走“专利开放许可”的通道,延长专利权的寿命,带来更多产业转化可能。

  综合来看,专利开放模式对于技术创新与行业发展而言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与意义,很多科技领域已经率先对专利开放达成共识,在一个足够宽的赛道里,比内向竞争更迫切的,是作出更多外生性的创新来推动行业加速发展。专利除了保护,更重要的是要向世界分享成果,带动技术创新发展。

  还是以特斯拉为例,在电动汽车产业领域,特拉斯是全球电动车产业的领导者,但在整个汽车产业中仍然只占有很小的市场份额。专利开放许可也许可以成为电 动汽车技术与传统汽车技术竞争的突破口。集结所有该领域技术的创新者与技术使用者,共同对抗老旧的传统技术,逐步形成新技术的使用环境,改变人们对传统技术的“路径依赖”,促进创新技术扩散与市场认可,逐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同时也能给传统技术企业带来“危机感”,带动传统技术转型升级。

  专利开放更加强调创新主体间的合作与渗透,重视打造更为广泛的创新平台,使用更为便捷创新的共享机制,建立更为合理的创新收益分配方法。专利开发许可制度的实施,也更有利于提高专利转化效率,促进专利实施和运用,唤醒更多的“沉睡”专利,真正实现专利价值。

包括的で高品質な知的財産サービス
あなたのイノベーションの一歩一歩を守ります
今すぐ相談